close

〈孩子學的不是注音,是傾聽!〉

撰文/賴柔安   分類:正音班/學齡前教育   區域:台北/天母/士林/石牌

      「正音班」=學好ㄅㄆㄇ?

學好ㄅㄆㄇ的目的是什麼?

      近期,有許多學齡前孩子的家長們紛紛來電或到班詢問「學好正音班課程」,包括:課程內容、進度、教法、師資,並且透露出「孩子沒有學會(或學好)ㄅㄆㄇ開學之後將會進度跟不上」深切的憂慮。然而,有個根本問題,卻是學好教師們一定會提出來與家長們討論的,那就是,到底「學習ㄅㄆㄇ的目的是什麼?」

      整理上述引文,可以注意到,最常出現的關鍵詞,既不是「教法」,也不是「內容」,反而是「及早」、「延長」、「進度」。(◎嚇死人!這是什麼學者專家的觀點??)

      學習「注音符號」的核心目的,是為了輔助孩子們延伸識讀的廣度--由於漢語特性,語言與文字是兩道截然不同的系統,(這也是中文之所以被認為困難的因素之一),因此,孩子學習漢字時,除了基本的「識字」(形),還需要多學一套拼音系統,來幫助孩子「發音」(音)。因此,對孩子來說,這些ㄅㄆㄇㄈ的符號的意義,不在於「注音符號」,而在於透過「拼音」,認識新字該怎麼讀、陌生的詞彙該怎麼讀。

      因此,「學拼音」,令孩子擁有自主識字的能力,並且延伸學習觸角,才是學好正音的終極目的!

學好ㄅㄆㄇ的步驟有哪些?     

      回過頭來,學習ㄅㄆㄇ的目的真的只為了「學好ㄅㄆㄇ」嗎?

  無論是學好注音、學好發音、到最後學好拼音,事實上,都是「建立語感」的必要基礎。

      在學習語言系統並且得以「流暢使用」的過程中,我們的孩子都並不是先「認識ㄅㄆㄇ」之後才會「說話」,而是經由「聽覺」來學習「語言」(其實,更進一步,是學習「溝通」)。

      那麼,如果孩子所欠缺的,不是ㄅㄆㄇ,那是什麼呢?

      1.透過系統性教材,建立「字與音」之間的連接(而不是ㄅㄆㄇ的順序!)

      2.辨識「聲與音」的使用與解讀方式,建立「溝通的基礎」(而不是反覆練習「寫好ㄅㄆㄇ」!)

      學好認為,孩子的聽覺實際上是非常敏銳的,藉由讓孩子們感受到不同發音帶來的溝通上的「隔閡」,反而可以讓孩子明白「音」的重要。

如何適切學習ㄅㄆㄇ

      就如同學習鋼琴一般,當孩子音符彈錯了,必須經由學好老師的覺察、調整、比對,建立正確的文字與對話溝通的渠道,才能避免以下的固陋:

      a.避免「將錯就錯的懶散式說話」

      b.避免「發錯音卻渾然不覺」

      c.避免隨便,反正其他人聽得懂就好的「漫不經心式溝通」

     一點小錯誤,在日積月累之下,並且成為習慣,日後不但難以改變,甚至還會影響其他的讀解系統,不可不慎!

邁開自主學習的第一步:學好正音  

     在我們過往的教學經驗中,就曾遇到有些孩子在低年級時沒有好好處理對於「注音學習」的概念,忽略了注音學習其實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基礎功能。

      當孩子對音感與語感的敏銳度沒有完善建立的前提下,中年級時又被老師們「理所當然」地認為應該「早就要懂」,所以,往往最後容易乾脆利用「死背硬記」的方式,將字音「背下來」,不知其所以然,以至於對標音系統的不確定性愈來愈高,對語文的學習的挫折感也因此加深、加劇,屆時再要調整,就將會更形困難(調整學習心態會比調整發音更形困難。因為相較於其他人都已經會了,自己的學習自卑感,也可能會導致孩子產生放棄心態。)  

  只是「學習發音與記住注音」,不等於學好識讀、溝通以及背後的深層意義,在培養孩子開走入自主學習的階段,很需要及時的調整搭配適切的內容,讓孩子學習之路更順暢。

arrow
arrow

    學好閱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